连接世界,驱动未来 —— 探索铁路行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2024 年国际单轨与铁路研讨会(ISMR 2024)于 2024 年 11 月 22 日至 27 日在北京召开。此次盛会由北京交通大学(BJTU)和国际单轨协会(IMA)联合举办。会议目的是分享轨道交通应用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创新方法,并展示研究成果。
会议主题为 “单轨与铁路融合创新和发展”,会议主席包括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赵鹏、国际单轨协会主席马尔科・克伦克(Marko Kroenke)、北京建筑大学原校长张爱林等业内大咖,国际单轨协会副主席、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朱尔玉任会议执行主席。
研讨会将主要围绕 “单轨与铁路”“单轨与铁路一体化”“轨道车辆制造”“单轨与铁路基础设施”“单轨与铁路运营维护管理” 等话题展开。
一、单轨,中运量交通新势力
单轨系统是一种车辆与特制轨道梁组合成一体运行的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其中,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车辆跨骑在单片梁上运行,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车辆则悬挂在单根梁下行驶。在运行方式上,单轨系统的车辆与特制轨道梁紧密结合,车辆依靠轨道梁实现承重、稳定和导向。其占地面积小,多数以高架兴建,能有效利用道路中央隔离带和城市低空,适于建筑物密度大的狭窄街区。单轨承重轮、平衡轮及稳定轮环抱轨道梁,列车更难脱轨,为列车行驶安全性、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单轨系统建设适应性强,单轨使用橡胶轮胎在混凝土或者在钢轨上行走,噪音污染小;具有较强的爬坡能力,适合应对城市道路高差较大、道路半径小、地形条件较差等复杂地形。
二、单轨的应用领域
在城市道路高差较大,道路半径小,线路地形条件较差的地区,单轨凭借其爬坡能力强和转弯半径小的优势,可以自由穿梭,减少征地拆迁,降低线路设计难度。大量客流集散点的接驳线路,单轨可以作为中运量的交通工具,快速疏散和汇集客流。市郊居民区与市区之间的联络线,单轨能够缩短居民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旅游区域内景点之间的联络线或旅游观光线路,单轨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的交通需求,还能让游客在乘坐过程中欣赏沿途风景。此外,单轨还适用于大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大住宅区之间的交通连接线,或是大型购物、娱乐场所,大型机场,大学内部的客运交通线,在这些区域发挥疏解和汇集客流的作用,配合周边的低运量交通,形成小区域的公交网络。
三、单轨与铁路一体化,创新融合发展
“2023年中国地铁运营里程占比为76%,单轨和其他制式占比仅24%。国际上轨道交通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地铁平均占比仅为1/3,中国地铁线路在城市轨道交通制式中占比严重偏高。从这个角度来看,轻轨、单轨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日,在第一届国际单轨与铁路研讨会(ISMR 2024)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仲建华作出上述表态。
单轨交通在中国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随着城市大规模快速发展,交通拥堵问题凸显,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很有必要。在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中心区域,可以采用大运量的地铁;但在部分有特色的区域以及接驳线、连接线、旅游线,应该采用中小运营的单轨和轻轨;在中心城区与卫星城之间、卫星城相互之间,采用市域快轨。实施多制式协调发展是科学的、经济的、可持续的。
展望未来,铁路发展之路充满无限可能。ISMR 2024 的成功举办,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它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互鉴的平台,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创新方法在此碰撞融合,必将加速铁路技术的迭代升级,使铁路在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和经济性上实现质的飞跃。单轨与铁路一体化等议题的探讨,有助于打破不同轨道交通制式之间的壁垒,促进多制式轨道交通协同共进,进而推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向更加高效、便捷、智能的方向发展。在国际合作领域,这场国际化的研讨会无疑是一座桥梁,加强了各国之间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交流与协作,让全球铁路发展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共同应对行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